一轮高考历史复习应该这样做
一轮复习的主要目的是夯实基础,应该力求做到全面、细致、系统、扎实。通过一轮复习,要依据考纲中每章每节的考点分布,一点一滴的积累,逐渐形成知识网络,构建起学科知识框架,从总体上把握教材,理清历史知识的内在联系和线索,为二轮的专题复习夯实基础。
一、回归教材
高考历史中无法回避对基础知识特别是主干知识的考查。因此要依据考试说明规定的知识要点,逐点复习和整理教材知识,准确掌握学科内基本、常见的主干知识,在此基础上对考点进行深度挖掘,达到举一反三、纲举目张。在此过程中应该高度重视历史学科的“古今贯通、中外关联”。培养通史意识,使历史知识体系化、网络化。
1、教材是按照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改革、人物这样的专门史体例编写的,但是一轮复习需要兼顾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总特征,所以需要打破教材编排顺序,按照通史顺序进行复习,这与许多学生之前的学习方式是截然不同的,所以接触起来感觉通史复习有碎片化的感觉,知识点过于零碎而导致记忆困难。
2、从历史的整体出发,按历史发展的阶段串线,以单元为单位进行知识整合。一单元复习结束后,把章纳入阶段发展中,将节纳入阶段发展中的某一方面,把主干知识线索化、网络化,形成系统。知识网络化后,要主干到枝节、由概括到具体地定位知识,将每节知识具体定位于某一方面,通过知识定位,做到“点”的清晰。再将每个知识点具体剖析(原因、影响、过程、特点)。复习过程中,既要注重点与点之间的关系,又要注重“线”和“面”的梳理和建构,只有这样,历史知识才能构成一个立体网络。
以古代史第一单元先秦为例:主干知识包括夏、商、西周和春秋战国两个阶段,每个阶段分政治、经济、民族关系、文化四类,每类细节知识点在章节复习时已经过了一遍,直接填到框架结构中,形成系统化的知识点。
二、构建知识网络
没有理解的历史知识是很难记住的,没有理解的知识更是无法应用的。目前的高考历史要求再认再现的历史知识,已经不会照搬教材的文字表述,而是经过语言或者形式
的转换,即使是选择题,也要经过分析、归纳、比较、综合等才能得出结论。这就要求不仅必须理解透彻基本知识点,比如重要历史概念、重要历史事件、重大历史结论等等,还应该善于去构建知识网络,掌握历史的基本线索和阶段特征。那应该怎么做呢?
面对改革背景下的艺考新形势,注重专业训练又能兼顾文化课考生认为能够尽显其才能和素养。但对于那些只重专业成绩、不重文化成绩,或者依赖速成、试图寻找捷径的同学,新政策必会造成一定的冲击。报考了西安音乐学院的刘文同学认为:“改革会让考生和家长逐渐认识到文化课学习和基本功扎实的重要性。我身边的许多人现在越来越懂得要提前开始准备以及到哪里寻找经验。”来自江西的考生家长云梦女士表示,从艺考的新变化一萌芽她就开始要求孩子在进行专业训练的同时不能放松文化课。“尽管这对孩子、对我们家长而言,负担和压力都增大了不少,但要收获成功必然要付出长期的努力。
艺术生的文化课成绩如何在短期内突破高分?
由于艺术生将大部分精力和时间投入到专业课的学习中,对于文化课的学习便会力不从心,文化课就这样成为大多数艺考生面临高考的一大难题。语文、数学、英语、历史、政治、地理这些文科类课程,如何在短时间内突破高分?学习语文、历史、政治、地理,易学、易懂、易得分,要集中精力;学习英语枯燥难学,要重点突破;学习数学要稳中求进,不要轻言放弃。
艺考生文化课复习方法及志愿填报技巧
专业课成绩好,文化课分数高,录取几率更大:专业课成绩只是对你专业水平的一种评定,成绩再好也并不代表你一定会被录取,近几年的各大高校的招生门槛不断的提高,考生的综合能力成了后艺考录取的重要指标,专业成绩好,文化课分数又高的考生被录取的几率会更大。所以艺考结束后,你唯一的目标就是如何让自己的文化课成绩大幅度的提高。
多年的教学实践和科学研究发现,凡是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都很重视学习的调整,调整包括对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计划、学习方法的调整。通过调整,学习目的明确了,态度端正了,计划合理了,方法科学了,时间的分配和精力的使用恰当了,学习就会不断取得进步,学习成绩自然也就提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