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绩提高一直比较困难,那么可能是方法除了错,今天戴氏老师为,高三封闭式复习机构好不好做一个较为系统的分享,希望通过本次分享大家都能有所收获。
戴氏教育严选师资,好老师=好成绩,均有5年以上高考毕业班带班经验
更懂学生:横扫学生知识盲点,细致耐心解答学生问题
更懂考试:熟悉考点、命题趋势、同步考点学习
更懂提分:精通历年考点重点、熟悉掌握命题趋势
经验一:
1、不妨给自己定一些时间限制。连续长时间的学习很容易使自己产生厌烦情绪,这时可以把功课分成若干个部分,把每一部分限定时间,例如一小时内完成这份练习、八点以前做完那份测试等等,这样不仅有助于提高效率,还不会产生疲劳感。如果可能的话,逐步缩短所用的时间,不久你就会发现,以前一小时都完不成的作业,现在四十分钟就完成了。
2、不要在学习的同时干其他事或想其他事。一心不能二用的道理谁都明白,可还是有许多同学在边学习边听音乐。或许你会说听音乐是放松神经的好办法,那么你尽可以专心的学习一小时后全身放松地听一刻钟音乐,这样比带着耳机做功课的效果好多了。
3、不要整个晚上都复习同一门功课。我以前也曾经常用一个晚上来看数学或物理,实践证明,这样做非但容易疲劳,而且效果也很差。后来我在每晚安排复习两三门功课,情况要好多了。 除了十分重要的内容以外,课堂上不必记很详细的笔记。如果课堂上忙于记笔记,听课的效率一定不高,况且你也不能保证课后一定会去看笔记。课堂上所做的主要工作应当是把老师的讲课消化吸收,适当做一些简要的笔记即可。
经验二:
学习效率这东西,我也曾和很多人谈起过。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情况:某同学学习极其用功,在学校学,回家也学,不时还熬熬夜,题做得数不胜数,但成绩却总上不去其实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也是十分着急的,本来,有付出就应该有回报,而且,付出的多就应该回报很多,这是天经地义的事。但实际的情况却并非如此,这里边就存在一个效率的问题。效率指什么呢?好比学一样东西,有人练十次就会了,而有人则需练一百次,这其中就存在一个效率的问题。
如何提高学习效率呢?我认为重要的一条就是劳逸结合。学习效率的提高需要的是清醒敏捷的头脑,所以适当的休息,娱乐不仅仅是有好处的,更是必要的,是提高各项学习效率的基础。那么上课时的听课效率如何提高呢?以我的经历来看,课前要有一定的预习,这是必要的,不过我的预习比较粗略,无非是走马观花地看一下课本,这样课本上讲的内容、重点大致在心里有个谱了,听起课来就比较有针对性。预习时,我们不必搞得太细,如果过细一是浪费时间,二是上课时未免会有些松懈,有时反而忽略了有用的东西。上课时认真听课当然是必须的,但就象我以前一个老师讲的,任何人也无法集中精力一节课,就是说,连续四十多分钟集中精神不走神,是不太可能的,所以上课期间也有一个时间分配的问题,老师讲有些很熟悉的东西时,可以适当地放松一下。另外,记笔记有时也会妨碍课堂听课效率,有时一节课就忙着抄笔记了,这样做,有时会忽略一些很重要的东西,但这并不等于说可以不抄笔记,不抄笔记是不行的,人人都会遗忘,有了笔记,复习时才有基础,有时老师讲得很多,在黑板上记得也很多,但并不需要全记,书上有的东西当然不要记,要记一些书上没有的定理定律,典型例题与典型解法,这些才是真正有价值去记的东西。否则见啥记啥,势必影响课上听课的效率,得不偿失。
近几年的高考作文发展态势走向清晰地告诉人们:要切实“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关注大事、关注人文”。具体地说,就是要求考生能撰写出具有“五性”的素质佳作,即“时代性、社会性、应用性、思辩性、哲理性”。
假如你是高二学生,希望自己在明年高考作文得分上有较大突破,那么从现在起应该做好以下三件实事:
要对写作素材进行积累
杜甫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陆游语“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他俩的弦外之音就是朱熹在《观书有感二首》中所道由的“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真义。
笔者建议同学们可以从中外名著的阅读、报刊杂志的剪贴、人群交谈的收集、影视欣赏的采撷、新闻信息的聆听、专题报告的吮吸、哲理散文的札记等诸多方法中,去广泛积累储存,使自己在音乐、舞蹈、绘画、戏剧、建筑、书法、篆刻、科技、财经、文体的大文化、大文学、大艺术中快速升华,提高个人观察社会、感悟人生、阐发理念的能力。
对音乐素材的人文积淀
欣赏音乐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审美情趣,在紧张学习的空闲时间里,细心聆听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弗朗兹·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等音乐大师的美妙音乐,阅读有关他们的人物传记及乐曲介绍,加以充实自己。
对口头表述进行训练
前苏联阿·托尔斯泰在他的《论戏剧创作·剧本》中有这样一句精彩的话:“让你珍惜语言,让每一个字都像利箭一样,一直射到观众的心坎上!”笔者理解为:每个人要学会说话,并且要说出精彩的话。
当今社会对“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个“不会说或说不好”的人,应该是“学能的畸型儿、人才的偏颇者”。因此,希望同学们要抓紧不到一年的时间,在课内外、校内外、家内外、社内外主动积极、想方设法地开口说话,让自己在问题的探究、群体的辩论、活动的演讲、课间的谈说、师生的对话、双亲的交流、外人的接触上都能展示出言之有物、物之有情、情之有理的个人口才,让大家慢慢对你的口头表述感到口服、心服、佩服、敬服。比如在语文课前的“演讲”活动中,自己要充分把握这一表现机遇,从素材、立论、语言、感情、评说、典例、层次等方面做好切实准备,把个人的演讲作为一次口头作文训练的佳途径,作为逻辑思维严格外显的重要形式之一。倘若在任何场合的说话,都能采取类似“演讲”活动这样的态度的话,这对转化为文字的精彩撰写将打下坚实的基础!
古人有云:“为文章”要“陶冶万物”,“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其言之意蕴是希望我们撰文要“去陈言”,务必创新。
同学们在高三语文学习阶段,应更加注重动手动笔,要经常运用简洁明快的点评、阐述、补叙、概括、解说、描绘、赏析等技巧手段,对生活中的事、人、物、景、状、情、理加以有序有意的记叙、说明、议论、描述、抒情。当然,在语言文字的表达中,不论是遣字造句,还是表情达意,均该坚持求质不求量、求好不求快、求精不求粗、求深不求浅、求新不求俗的原则。比如例举对李白《赠汪伦》七绝诗的赏析表达,应该细细品味诗情真感、文字内意,力求写出精炼雅致的鉴赏简评。笔者试涂拙文如下:《赠汪伦》这首“离别诗”,有二大艺术特色:其一,将真挚情谊化无形为有形,寓意深厚浓烈;其二,巧妙设置送别场景,并只闻其声不见其人,更显炽热眷恋!写好之后,反复默读,反复思索,反复修改。只要认真切实地好好写作,一定能让自己在文字表达的功力上有所提升!
高考冲刺阶段各科备考计划
语文:处理好课内与课外的关系
一、处理好课内与课外的关系。首先要注重基础知识(字音、字形、词语、文言文实词虚词等)的掌握。
基础知识上的失分,有时很难用试题后面“能力”方面的“优势”彻底弥补。其次,高考考查内容有时也会直接涉及课本内容。再次,课内有作文所需要的丰富材料。请同学坚信:三年用心的积累,一定胜过一时的匆忙操作。
二、处理好整体、局部关系。高三复习备考离不开知识梳理,要和谐整体梳理与重点突破的关系。
既要全面铺开,又要针对薄弱环节重点突破。更重要的是在阅读、写作中也必须处理好整体与局部的关系。现代文阅读之所以不能有效得分,很重要的失误便是阅读时只有局部没有全局。在阅读中对文章形成正确的判断,是在局部确认与整体把握两方面复杂校正中形成的。
作文时,学生在后急迫时间的催逼下往往匆忙动笔,缺乏对文章整体的构想与安排,这样的文章即便完成,也会出现扣题不准、结构混乱等问题。究其原因,就是没有处理好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三、处理好知识积累与思维训练的关系。一道语言表达题,表面看考查的是语言运用能力,实际上考查的也是思维能力。
现代文阅读中,较难的题目往往需要对零散的信息进行高度概括与整合,需要看出整篇文章的文脉,这都需要良好思维能力。近年来,高考作文越来越重视思维能力,2008年北京卷“给杯子里加东西”这则材料作文,就是这样类型的题目。
高三开学前必须解决的策略性问题
暑期过后,新学期马上开始了。不管基础是好还是坏,大家都要好好地利用暑假这段时间:高一高二基础不好可以趁机迎头赶上;基础好的同学更可以锦上添花。高三冲刺的第一步迈得如何,对明年的考试成绩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下面一起来看看怎样为高三做准备吧!
大招一:知己知彼
作为新高三,想要“百考百胜”就要知己知彼,了解自己的实际水平如何,自己处在一个什么样的位置,自己有多少潜力可挖掘……然后再去了解高三需要做哪些,高考考什么,如何进行高考复习等。
对自己整体情况的正确认知将直接影响到整个学年的节奏。有些学生可能觉得考进好学校的希望不大,高三学生正确地自我定位非常重要。那么就可以集中精力掌握基础,不用把时间浪费在难题怪题上,更不用埋头“题海战术”中。
建议:考生需要利用后的时间,静下心来,给自己定位,然后开学后在老师的指导下慢慢去了解高考,让自己一步一个脚印的进步。
大招二:巩固基础
进入高三后同学们很容易一头扎入各种模拟卷,做大量的题,却把课本丢到一边,这代表着你已经忽略了基础的知识。
想要在高三的学习中突飞猛进,首先就要耐住性子去看课本,熟悉课本,巩固自己的基础知识,因为高考中大部分考的还是基础,难题偏题只占有不到20%。因此,想要拿到80%的分数,就要牢固基础。
建议:从近几年的命题来看,如今对学生能力的要求比较高,仅仅有良好的叙述能力是不够的,考试要求学生有良好的思考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对社会热点密切关注、敏锐洞察,并有自己独立的思考能力,此外,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也能开拓,深化思考的深度。
高考数学:集合与常用逻辑的复习
亚里士多德把命题首先分为简单的和复合的两类,但他对 复合命题并没有深入探讨。他进而把简单命题按质分为肯定的和否定的,按量分为全称、特称和不定的命题,例如,"愉快不是善"。他还提到个体命题,这相当于后来所谓的以专名为主项、以普遍概念为 谓项的单称命题。
亚里士多德着重讨论了后人以A、E、I、O为代表的4种命题。他所举出的例子是:"每个人是白的";"没有人是白的";"有人是白的";"并非每个人是白的"。关于 模态命题,他讨论了必然、不可能、
可能和偶然这 4个模态词。亚里士多德所说的模态,是指事件发生的必然性、可能性等。
亚里士多德以后的逻辑学家,如泰奥弗拉斯多、 麦加拉学派和 斯多阿学派的逻辑学家,以及中世纪的逻辑学家等,又对包含有命题联结词"或者"、"并且"、"如果,则"等的复合命题进行了不断的探讨,从而丰富了逻辑学关于命题的学说。
传统逻辑分类
19世纪下半叶欧洲逻辑读本对命题的分类不尽一致。大体说来,按关系即按命题主谓项之间的关系分,有 直言命题、 假言命题(后件主谓项的联系以前件为条件)和 选言命题(谓项之间对 主项有选择关系)。从质的角度分,有肯定命题和否定命题。从量的角度分,有全称命题,包括单称命题、普遍命题(凡S是P)和 特称命题。
这些读本还讨论了其他一些关于数量多少的命题,如涉及"多数"、"少数"之类的命题;并认为,"多数 S是P"等值于"少数S不是P","少数 S是P"等值于"多数S不是P"。因此,从"所有S是P"推不出"多数S是P",也推不出"少数S是P"。这些传统逻辑读本在讨论选言命题时,也往往论及 联言命题、分离命题(非A并且非B)等。另外,还有一类可解析命题也是常常提到的。在这类命题中,有一种叫区别命题,其形式为"只有S才是P";还有一种叫除外命题,其形式为"除是M的S外每个S是P"。
命题的四种形式
1.对于两个命题,如果一个命题的条件和 结论分别是另外一个命题的结论和条件,那么这两个命题叫做互逆命题,其中一个命题叫做原命题,另外一个命题叫做原命题的 逆命题。
2.对于两个命题,如果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分别是另外一个命题的条件的否定和结论的否定,那么这两个命题叫做互否命题,其中一个命题叫做原命题,另外一个命题叫做原命题的 否命题。
高三物理冲刺中应注意的问题
当距离高考的几十天内应该抓些什么?建议大家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 抓基础。一份高考试题中、低档题(主要是考查基础知识部分)占80%,难题只占20%,如果把后冲刺阶段的宝贵时间去解难题,这是舍本求末。通过前一阶段的模拟训练,大都会发现自己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认真查缺补漏,才会事半功倍,如对基本概念,自己的理解是否准确,深刻。仅以“功”的概念为例,功是能的转化的量度。各种形式的力做功,都对应着一定形式的能的转化。能否准确地认识这种关系,极大地制约着对某些物理状态、物理情境、物理过程的分析。高考试题往往通过特写的物理情境,考查对概念的理解,对一些物理定律、物理公式,往往有的同学只重视结论,而忽视该定律、公式的适用条件,这些都应在后阶段,逐一解决。
另外,还应注意总结重要的物理问题研究方法,如理想模型的方法、类比的方法、等效方法、逆向思维等。通过对以往练习中的经验教训,使自己的思维方法提高一个档次。
二、 抓核心。核心就是对物理状态和物理过程的分析,在分析过程中一般应该注意两个线索:力和能。物体的运动由物体所受合外力决定。对物体受力进行分析,是十分重要的一环。物体在运动过程中,一些力往往又对物体做功,导致物体的能量不断发生变化。能及能的相互转化为物理的研究提供了另一个重要线索。分别从力和能入手,对过程进行全面分析,久而久之,就可能化为“能力。”
三、抓薄弱环节。近两年高考试题加强了对论述能力的考查。目前主要体现为对推导论证的考查。如去年高考及今年北京地区春季高考都增加了推导证明题,但这几道题都源于课本。因此,复习中应注意课本中某些重要命题的论证过程。还应该加强对物理问题的表述能力的训练。尤其是在求解计算题,不仅仅能够计算出结果,还应能够对所得结果进行分析和论述。即不仅会说出是这样,还要会说明为什么会这样。
四、抓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去年高考试题的特点之一是大量的题目紧密联系实际,物理理论原本来源于生产和生活实际,但结果是有不少同学反倒对这类题感到生疏,这是很不正常的。在总复习阶段,应善于把物理基础理论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与物理有关的实际结合起来。可以说力、热、电、光各个分支,都有大量的事实能与高中物理结合,要学会用物理基础理论解释身边常见的物理现象。提高应用物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